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

发布时间:2024-12-03文章来源:卫生所 浏览次数:


2024121日是第37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旨在号召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等各方行动起来,共同担起防艾责任,昂首迈向2030年终结艾滋病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形成强大合力,共建健康中国,共享健康成果。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新报告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病例3000例左右。

一、艾滋病是什么?

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HIV作用于人体免疫细胞,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并发严重感染和肿瘤。艾滋病危害大、死亡率高,不可治愈。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需终身规律服药,若不坚持规范治疗,发病后病情发展迅速。艾滋病可防可治但不能治愈,关键是早发现!早检测!早治疗!

二、艾滋病的传染性

(一)传染源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外表上看不出来,但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的传染源为无症状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从染上艾滋病病毒到艾滋病发病一般要经过很长一段无症状的潜伏期,有的甚至长达10年,这时没有明显症状,别人也看不出来,但仍然能传染他人。

尤其是在艾滋病病毒刚刚进入人体后的2-12周,血液中因不能检测出足量的病毒抗体,而不能通过一般的抗体检测发现,这段时间叫做窗口期窗口期同样具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和伤口渗出液这几种体液中,主要有以下三种传播途径:

1.性传播最主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性伴侣越多,感染艾滋病的机会越大。

2.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通过怀孕、生孩子过程和喂奶也可能会把艾滋病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3.血液传播输入感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但罕见。

 

(三)哪些方式不传播艾滋病?

以下方式目前未发现会传播艾滋病:食物、饮水、空气公共场所的一般接触,如: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座位、扶手,办公室的办公用品,工厂车间的工具,在影剧院、商场、游泳池等场所的一般活动礼节性亲吻、拥抱、咳嗽、打喷嚏、谈话、共同进餐、同住、握手公用马桶、浴缸、同用一个浴池蚊虫叮咬纸币、硬币、票证。

 

三、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1.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2-4周左右。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

2.无症状期: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但也有快速进展和长期不进展者。此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等多种因素。

3.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多<200/mm3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

四、艾滋病常见疑问

1.高危行为有哪些?

高危行为也就是有较高造成HIV病毒传播风险的行为,如:无保护性交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非法采血点卖血或输血不正规机构经未消毒的纹身、穿耳洞等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等

2.高风险人群

主要有男男同性性行为者、静脉注射毒品者、与HIV/AIDS患者有性接触者、多性伴人群、性传播感染(STI)和结核病群体。

3.何时服用阻断药能预防感染?

发生高危行为后,可在72小时内(越早越好)去医院就诊,服用阻断药,阻止HIV病毒的感染。

4.阻断药成功率:

HIV 暴露后越早服药阻断率越高2小时内为最佳服药时间,阻断率几乎达到100%24小时内服阻断药时间,阻断率也达到90%以上;72小时内服用仍有希望成功超过72小时则没有阻断效果最长不应超过 72 小时,需连续服用 28 天。

五、如何有效预防校园艾滋病传播?

青年学生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青年学生预防艾滋病,要牢记三要三避免

(一)“三要”

1.要学习艾滋病预防知识青年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课、讲座和科普宣传,积极学习艾滋病预防知识。

2.要采取防护措施要掌握艾滋病预防技能,如佩戴安全套、自我检测操作、药物预防服务的获取等。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性途径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发生性行为,要佩戴安全套进行防护。

3.要及时阻断和检测发生高危行为后(如无保护性行为等)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可有效预防艾滋病感染。同时应及时主动地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艾滋病咨询检测,检测是唯一知晓感染情况的途径。

(二)“三避免”

1.要避免与感染状况不明的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要了解性伴的艾滋病检测结果,针对性伴不同的检测结果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发生无保护性行为。

2.要避免在醉酒,意识不清的情况下发生性行为在醉酒、意识不清的情况下,个人防护能力减弱,增加艾滋病感染风险。

3.要避免滥精神活性物质避免滥用助性剂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这类物品不仅会使健康受损,还易导致多性伴和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艾滋病威胁着我们每一个人,预防艾滋病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青年学生要主动学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掌握保护自己的技能,并积极地将掌握的知识与家人和朋友们分享,做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传播者,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供稿:王娜

审稿:彭伟

编辑:范坤梅

 

楚雄师范学院卫生所    

2024123日    

打印责任编辑:范坤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