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学校重点关注传染防控知识要点

发布时间:2025-02-24文章来源:卫生所 浏览次数:

 

甲型流感

一、特点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 4型。 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源为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引起感染。

二、症状

与普通感冒相比,感染甲流症状常常更严重。出现高热,体温可达 39甚至更高,可有畏寒、寒战,多伴有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三、防控

(一)个人和家长

1.积极接种流感疫苗,降低罹患流感的概率,并减少重型和危重型流感的发生。

2.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规范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3.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二)学校和托幼机构

1.流感流行期间注意戴好口罩,注意手卫生,勤洗手。

2.教室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对卫生间、食堂、楼梯扶手、门把手等重点部位进行消毒。

4.认真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

5.确诊为流感的学生需等到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48小时后方可返校。

 

诺如病毒感染

一、特点

人体感染诺如病毒后引起的疾病称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诺如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日常生活接触、水源、食物、气溶胶均可感染,由于诺如病毒颗粒很小,且仅需10-100个病毒就可致病,因此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很容易引起暴发疫情。潜伏期多在12-48小时。

二、症状

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主要症状为呕吐,成人主要症状为腹泻,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三、防控

(一)个人和家长

1.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但需注意,含酒精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饮用生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特别是牡蛎和其他贝类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后食用。

3.病例应尽量居家隔离,避免传染他人。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应尽量隔离,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重症患者需送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在此期间患者应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等近距离接触,分开食宿,尤其不要做饭或照顾老人和幼儿。

4.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患者家庭环境也应依据医务人员指导加强消毒,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身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二)学校和托幼机构

1.及时发现和规范管理病例。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做好学生健康管理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等工作。要按照《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技术指南》(WS/T 772-2020)制定和优化相关制度和方案,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一旦发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病人,要及时就医并隔离管理。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立即向所属疾控机构及相关行政部门报告。

2.加强饮水和食品卫生的管理。提供安全饮用水,做好饮用水管理对饮用水供水管网的破损、渗漏情况等进行排查,对二次供水设施定期清洗、消毒,做好饮用水水质检测,确保供水安全。做好食品原料和加工环节的监管,注意生熟分开,彻底煮熟煮透。

3.加强厨工、保育员等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学校和托幼机构 对厨工保育员健康状况监测,出现腹泻、呕吐、恶心等肠道传染病相关症状时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医,杜绝带病上班。制作食物和配餐过程中佩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

4.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对学校公共场所如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卫生间等定期清洁与通风,对重点部位如门把手、楼梯扶手、水龙头、便器按钮、电梯按钮、上下床扶手等进行定期清洁与消毒。

5.科学规范处理呕吐物。发现病例的呕吐物和粪便,应由经过规范培训的人员按照相关操作指引规范处理。重点对被呕吐物、粪便等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饮用水等进行消毒。

6.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信、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开展诺如病毒防控知识宣教,养成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的良好卫生习惯。

 

   

一、特点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水痘的传染性很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水痘在全年均可发生,冬春两季多见,儿童和青少年容易感染发病。水痘的潜伏期一般是接触病毒后的14-16范围在10-21。主要经空气传播,直接接触病人的皮疹或呼吸道分泌物也可造成传播。

二、症状

患儿可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下降等症状,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脱痂的演变过程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 分布,即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黏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脱痂后不留瘢痕水疱期痛痒明显,若因挠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水痘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但个别患儿在病程后期可并发脑炎

三、防控

(一)个人和家长

1.接种疫苗是应对水痘的重要方式。如果健康状况允许易感人群应接种水痘疫苗。

2.疾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去人员密集和环境密闭的地方活动

(二)学校和托幼机构

1.得了水痘的患者要立刻隔离并及时就医。

2.师生患者发病后14-24或身上水疱全部结痂后方可返校

 

手足口病

 

一、特点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严重合并症,病情进展快。手足口病多发生于 5 岁以下儿童。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疹液而感染。

二、症状

(一)普通

1.多数患儿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痛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2.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3.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不痛、不痒、不结痂、消退后不留痕迹。

4.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二)重症

1.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 3 岁者病情进展迅速。

2.在发病2-5天左右出现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3.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注意当患儿出现下列表现时,应警惕为重症患儿,及时到医院就诊持续高热,头痛呕吐,精神反应差嗜睡抽搐,肢体无力急性偏瘫,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难心率增快,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四肢发凉发绀出冷汗。

三、防控

(一)个人和家长

1. 避免接触病人。避免和病人拥抱分享玩具餐具洗浴用品等

2. 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认真洗手。怀疑接触病人可使用肥皂或者含氯的洗手液洗手。

3. 注意食品卫生水果一定要清洗干净或去皮后再食用避免给儿童食用生的蔬菜和半熟肉食

4. 避免舔玩具等物品的表面。

5. 生病后要居家隔离患儿身上的疱疹都结痂(大约1周) 后才可出门接触别的儿童。

6. 在疾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场所玩耍。

(二)学校和托幼机构

1. 患者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在流行期按相关要求做好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患儿立即采取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

2. 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开展课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的消毒并形成制度。

3. 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猩红热

一、特点

猩红热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5-15岁为高发年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二、症状

大多数患儿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严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畏寒同时伴咽痛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类似鸡皮疙瘩,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这种现象叫贫血性皮肤划痕”。

注意:儿童得病后,还可能会出现草莓舌”、“杨梅舌”、“口周苍白圈 等。

三、防控

(一)个人和家长

1.流行季节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

2.儿童要加强体育锻练,多做户外活动,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二)学校和托幼机构

1.学校和托幼机构在流行期认真做好晨午检工作尽早发现可疑者

2.积极隔离病人,隔离期限自发病之日起不少于 7天,如有化脓性并发症者,应隔离至炎症痊愈。接触者医学观察7-12天。

3.患儿所在的班级应做一次彻底扫除。患儿接触过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严格擦拭消毒

4.学校和托幼机构职工中如有经常患咽炎扁桃体炎的可疑带菌者要做咽拭培养阳性带菌者要进行规范治疗

 

肺结核

一、特点

结核病又叫痨病”, 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 得了肺结核如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很容易发生传播。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二、症状

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2周以上,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医院检查。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防控

(一)个人和家长

1.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2.均衡营养多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3.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4.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排除。

5.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6.肺结核可防可治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二)学校和托幼机构

1.认真落实晨午检工作,发现有低热盗汗干咳及痰中带血丝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加强学校重点场所的通风和环境卫生。

3.加强健康教育让师生懂得结核病的危害和传染方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卫生习惯。

 

登革热

一、特点

登革热又称骨痛热症,是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经花斑蚊(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夏秋季节高发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1周被蚊子叮咬之后,病毒在蚊子体内繁殖,再经叮咬传播给其他人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多数为5-8天。

二、症状

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40℃。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眼结膜充血等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出血皮肤瘀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三、防控

目前尚无可靠疫苗可以预防登革热对疑似感染的患者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防蚊隔离治疗防蚊灭蚊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登革热的最有效措施。

(一)个人和家长

1.家庭可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

2.避免在蚊子活动高峰期日出后两小时左右和日落前两小时左右在树荫草丛凉亭垃圾站等地方逗留

3.外出时可穿浅色长袖衣裤在皮肤裸露部位涂抹驱避剂。

4. 必须前往蚊子密度较高的场所时可现场喷洒灭蚊剂

(二)学校和托幼机构

1.清除蚊虫孳生地彻底清扫学校环境清除容易孳生蚊虫的积水容器。

2.登革热流行地区的学校加强师生健康教育,如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

 

 

(供稿:普艳、王娜;初审:范坤梅;复审:彭伟;终审:和福永;编辑:范坤梅)

 

楚雄师范学院卫生所    

2025224日    

 

打印责任编辑:范坤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