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25年6月的第三周是第15个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诚信尚俭,共享食安”。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公众需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学会正确的食品选择和食用方法,保障自身健康。
一、食品安全的五大要点
(一)保持清洁
Ø 处理生的肉、禽、海产品、蛋和菜之后和处理熟食之前,要洗手保持清洁。
Ø 如厕、接触宠物、处理垃圾之后以及吃饭前也要洗手保持清洁。
Ø 经常蒸煮消毒厨房用具,保持厨房环境清洁。
(二)生熟分开
Ø 生的肉、禽、蛋、海产品、蔬菜等要用塑料保鲜袋或容器装好后放入冰箱冷藏室或冷冻室底层;可以直接食用的乳制品、熟肉制品、罐头、饮料和水果等要放在冰箱冷藏室或冷冻室的上层。
(三)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
Ø 熟食室温放置后再食用,要二次加热;从冰箱里取出的生冷熟食,一定要彻底加热才可食用;剩菜剩饭,最好彻底加热。
(四)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Ø 安全的温度是指不适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温度。在5℃以下和60℃以上的条件下,绝大多数微生物可减缓生长繁殖的速度,或者停止生长。
(五)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Ø 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没有霉变的主粮、豆类和花生等,适当清洗、削皮,降低风险。食品制作的全过程要使用安全的水,包括清洗果蔬、加工食物、清洁烹饪用具和餐具,以及洗手。不用未经处理的河水、雨水和雪水加工食物,避免因环境污染引起食源性或水源性腹泻等。
二、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他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2.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购买无厂名、无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
3.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位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
4.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5.不随便吃野菜、野果。
6.生吃瓜果要洗净。
7.进食前或便后应将双手洗净、养成吃东西之前洗手的习惯。
三、饮食习惯注意事项
1.建议多食用清淡营养类食品,不食或少食烧烤、麻辣烫等食物。
2.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食用瓜果前应充分清洗,建议尽量去皮后食用。
3.饭菜要注意烧熟煮透,同时减少冰冷食物的摄入。
4.老年人、儿童及低免疫力人群应控制生冷食物的摄入,建议主动、及时、适量饮水。
5.老年人在食物选择上宜丰富、清淡,食物多样化。
6.儿童青少年需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充足。
7.高温作业人群由于大量出汗,应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并适量增加鱼肉蛋奶等优质蛋白质和富含钾、维生素的果蔬摄入。
四、食物中毒应急措施
食物中毒通常在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此外还可出现发热、头痛、眩晕、乏力、肌肉酸痛和皮疹等。
食物中毒的应急措施主要包括催吐、中和解毒、洗胃和导泻等方法。
催吐可排出残留在胃内的毒物,适用于意识清醒且没有呕吐患者,催吐时可以用手指或筷子刺激舌根部,促使胃内容物呕出。
中和解毒是指在中毒后立即口服蛋清、牛奶等,中和沉淀有毒物质。
洗胃是指在医院内,用洗胃机或者用人工方法排出毒物,可以清除胃内残留的有毒物质,减少毒素的吸收。
对于已经进入肠道的毒物,可以使用导泻药来促进毒物的排出。但导泻药不能过度使用,以免引起身体脱水或肠道损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导泻药。
此外,食物中毒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水电解质失衡。患者应多喝水、淡盐水或补充电解质溶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中毒症状严重时,应及时寻求医疗帮助,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前往最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五、外出就餐注意事项
1.外出就餐应选择证照齐全、就餐环境及管理较好的餐饮服务单位就餐。
2.就餐时应注意观察食物感观形态,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慎重选择熟卤菜、凉菜,如果发现颜色或味道异常,应立即停止食用。
3.在餐饮消费过程中如出现疑似食品安全问题,发生腹泻、呕吐等情况要及时就诊,并保存好就餐发票、就诊记录、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
(供稿:王娜;初审:普艳;复审:彭伟;终审:和福永;编辑:范坤梅)
楚雄师范学院卫生所
2025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