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急性呼吸道疾病防病提醒

发布时间:2023-11-29文章来源:卫生所 浏览次数:


 

 

冬季,伴随着冷空气的来临,人体对病毒、细菌的抵抗力变弱,容易引发各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另外,由于学校是一个密集的场所,同学们之间接触密切,也容易传播肠道传染病。

常见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手足口病、水痘、感染性腹泻(诺如病毒)等。

一、流行性感冒

特点: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高发,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症状:发热,部分可出现高热,体温达到39到40℃;伴有畏寒、寒战、头痛、肌痛、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呕吐、腹泻等症状。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

预防措施

1.积极接种流感疫苗,降低罹患流感的概率,并减少重型和危重型流感的发生。

2.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规范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3.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二、新型冠状病毒

特点: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封闭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发病后,主要症状有发热、畏寒、干咳、乏力、肌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腹泻等。

症状:儿童感染新冠也分无症状感染、轻型、普通型和重型、危重型。轻型和普通型患病儿童,症状相对较轻,可出现咳嗽、流涕、鼻塞、低热、咽痛等症状。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明显发热症状,体温超过38.5℃。

预防措施

1.积极接种流感疫苗,降低罹患流感的概率,并减少重型和危重型流感的发生。

2.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规范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3.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三、诺如病毒

特点:人体感染诺如病毒后引起的疾病称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诺如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日常生活接触、水源、食物、气溶胶均可感染,由于诺如病毒颗粒很小,且仅需 10-100 个病毒就可致病,因此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很容易引起暴发疫情。潜伏期多在 12-48 小时。

症状: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可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粪便为黄色浠水便,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呕吐物有感染性,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预防措施

1.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但需注意,含酒精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饮用生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特别是贝类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后食用。

3.病例应尽量居家隔离,避免传染他人。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应尽量隔离。在此期间患者应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等近距离接触,分开食宿,尤其不要做饭或照顾老人和幼儿。

4.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患者家庭环境也应依据医务人员指导加强消毒,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

5.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身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四、支原体肺炎

特点: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结构,像是没有穿“外套”的细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

症状: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症状较重,一般以发热、咳嗽等为主,咳嗽比较剧烈,在退热后咳嗽还可能持续1到2周,支原体肺炎病程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一般2周至4周。

预防措施:

1.少聚集,少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将用过的纸巾扔进垃圾桶。床单被褥等经常清洗,在太阳底下晾晒。

3.做好手卫生。做好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4.注意通风。注意室内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以保持空气新鲜。

5.均衡饮食 锻炼身体。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五、呼吸道腺病毒感染

特点:人腺病毒为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腺病毒感染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其次可通过接触被腺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未洗手而触摸口、鼻或眼睛等感染,亦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症状:呼吸道感染人腺病毒后主要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感染。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表现为急性发热起病,同时伴咳嗽、咳痰、咽部不适、咽痛等,还可出现腹泻、乏力、恶心、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症状;少数出现头痛、头晕;多数呈自限性。

预防措施:

1.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外出返回或接触公共场所物品、脏东西后要勤洗手,避免用不洁净的手触摸眼、鼻和口。家中有小朋友的家长,外出回来后要及时洗手后再抱小朋友。

2.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或用手肘或衣袖等遮挡,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带盖垃圾桶中。大人咳嗽或打喷嚏时不要对着宝宝。

3.不与出现可以症状的患者共用学习用品,家庭中不共用毛巾、牙刷、餐具等个人生活用品。

4.流行高发季要加强室内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须前往时戴好口罩。

6.尽量避免前往卫生状况不好、人多拥挤的泳池游泳,特别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

7.日常生活中要合理饮食,多饮水,多注意休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

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特点:是一种RNA病毒,易反复感染;它的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鼻咽黏膜或眼黏膜接触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传播。直接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但飞沫和气溶胶也可引起传播。

症状:潜伏期一般为2-8天,通常感染病毒4-6天后出现症状。轻症及感染早期症状类似普通感冒,可出现鼻塞、咳嗽、打喷嚏、流涕、低烧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喘息、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等。

预防措施:

1.保持儿童手部卫生,出门回家后不揉眼睛和鼻子,及时洗手。

2.在公共场所戴口罩,学校、医院、电影院和不通风的人员密集场所记得戴口罩,若小年龄不适宜戴口罩的婴幼儿需注意和其他人保持距离。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空气质量好和天气暖和时可以对流通风。

4.减少环境中的二手烟、甲醛等刺激性气体接触,保护气道黏膜免疫功能。

 

打印责任编辑:范坤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