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5月份春暖花开之时,也是结核病的发病期。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多变,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致病微生物易趁机而入,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部分患有慢性疾病或体质较虚弱的群体,在冬季向春季过度时,会因消耗增加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更容易引发结核病。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今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主题是“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
结核病是什么?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除毛发、牙齿和指甲外,人体其他器官系统都可能受到感染而发病,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肺结核病在我国又俗称“痨病”,约占各种类型结核病的80%以上,是结核病的主要类型,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肺结核报告发病数位居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第二位。如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肺结核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结核病的症状有哪些呢?
1.发热。发热是早期表现,常为午后低热,且持续时间长。
2.咳嗽。一般为干咳,常出现轻微的呼吸困难。
3.盗汗。多见于睡眠后或清晨醒来多汗。
4.疲乏无力、烦躁、食欲减退、消瘦、面颊潮红。结核中毒症状晚期还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及肝脏轻微增大。
注: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就应该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
结核病是如何传染的?
结核病的传染源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可经其鼻腔和口腔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气雾(或称为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而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成为飞沫核,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含菌的飞沫核被易感人群吸入肺泡,就可能引起感染。通常一个肺结核传染源患者可传染大约10~15人。与肺结核患者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院去检查排除。
感染上结核菌就一定会发病吗?
一般来说,被结核菌感染并不一定会发病,只有当自身抵抗力降低时才会导致发病,感染发病约为5%~10%。通常发病的潜伏期为4~8周,但也有人感染结核菌而终生不发病。
肺结核可以治愈吗?
治疗结核病请到定点正规的定点医疗机构, 只要经过正规的抗结核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治愈。若未进行规律治疗,一则有可能发生肺部病灶加重,后续诊治难度加大,二则可能发生耐药,后期治疗时间长并且花费巨大。所以若确诊为肺结核,就需及时就医治疗,早期诊治早期治愈。
肺结核治好后还会传染别人吗?
肺结核患者经过规范治疗,通常情况下传染性会很快下降,接受治疗数周后,痰内结核菌将明显减少,多无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按照规定的治疗方案完成全疗程,达到治愈标准后,痰中查不到结核菌,就不再有传染性。 结核病是一种传染病,它不但危害自己,而且易传播他人。
如何预防结核病?
1.接种卡介苗。这是一个预防疾病的很有利的武器。我国的政策是三个月内婴幼儿按要求免费接种卡介苗,这可以有效预防儿童重症结核病的发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卡介苗的效果会降低,仍不能完全避免被传染。
2.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场所,比如教室、集体宿舍等。
3.佩戴口罩。当要进入较高危险场所时,比如医院、结核科门诊,建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4.提高免疫力。发病与否与机体的免疫力密切相关,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做到饮食均衡,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愉悦的心情,增强自身免疫力;一旦患有影响免疫力的疾病,一定要定期筛查结核病。
肺结核患者应怎样饮食?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多数肺结核患者多合并贫血症状。所以必须要给予充分的热能和营养素,一方面满足结核病灶修复需要,一方面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结核菌反复感染导致病情迁延不愈。总结起来归为以下几点:
1.高热能、高蛋白质。多饮食优质蛋白质,如:肉、禽类、水产品、蛋、乳及大豆制品。
2.高维生素。肺结核病患者应多进食维生素A、B、C、D。维生素A族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维生素B族可改善食欲,维生素C族有利于病灶愈合和血红蛋白合成,维生素D族能促进钙吸收。
3.钙及铁。钙可促进结核病灶钙化,铁是是血红蛋白原料,有咯血、便血患者更应予以补充。
(供稿:卫生所;初审:范坤梅;复审:彭伟;终审:和福永 ;编辑:范坤梅)
楚雄师范学院卫生所
2025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