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发布时间:2025-05-16文章来源:卫生所 浏览次数:

新冠病毒感染是指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以奥密克戎XBB系列变异株为主。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整体处于零星散发水平,个别地区疫情有小幅上升迹象。随着时间推移,既往感染者重复感染XBB等容易逃逸免疫变异株的风险逐渐上升。

一、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3天内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途径

1.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2.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

3.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二、临床症状:

潜伏期多为2~4天。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发热多为中低热,部分病例亦可表现为高热,热程多不超过3天;部分病人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少数病人病情继续发展,发热持续,并出现肺炎相关表现。重症病人多在发病5~7天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中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极少数病人还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表现。

三、主要预防措施:

(一)积极接种疫苗

现阶段部分人群仍需接种疫苗,进一步强化自身免疫能力,补齐免疫水平差距,降低未来可能出现的重症和死亡风险。

(二)科学佩戴口罩

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需求自主选择是否佩戴口罩。若个人新冠病毒抗原或核酸阳性,或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以及前往医院就医,生活或工作地点发生聚集性疫情等应该佩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超市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老人、孕妇等高危人群前往室内公共场所,以及参加人员来源较广、流动性较强且没有核酸或抗原检测、健康监测等防控要求的大型会议或活动举办时,建议也要佩戴口罩。

(三)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勤洗手,注意手卫生;加强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呼吸道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若用手遮挡口鼻、注意立即洗手;注意均衡营养、适当锻炼、充足睡眠等。

(四)规范就医,按需就诊

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落实居家自我照护,减少与同住人接触,做好健康监测,如病情加重应戴好口罩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症状消失48小时方可返校复课

供稿:王娜;初审:普艳;复审:彭伟;终审:和福永;编辑:范坤梅


楚雄师范学院卫生所

2025年5月15日

打印责任编辑:范坤梅